延熹三年,寒冬时节。
阿瞒年方五岁,自回家乡谯县已一年有余。
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新伙伴,如夏侯家的夏侯惇、夏侯渊,以及丁家的丁冲和丁斐等。
他们在谯县的街头巷尾留下了无数欢声笑语,共同编织了许多难忘的童年时光。
在这些孩子中,阿瞒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领头羊。
他机智过人,点子层出不穷,总能带领大家发现新奇的游戏。
阿瞒虽然身材瘦小,但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他常戴着一顶曹忠亲手缝制的虎头帽,既显得俏皮可爱,又透出一股小领袖的威严。
在孩子们的心中,他凭借智慧和勇气赢得了尊重。
夏侯惇,四岁,是阿瞒的忠实追随者。
他性格坦率,行事有些鲁莽,但内心善良。
夏侯惇身材壮实,高出同龄孩子一头,因此在关键时刻,他总能挺身而出,保护他的伙伴们。
夏侯渊,三岁,夏侯惇的族弟,性格与哥哥截然不同。
他机敏可爱,是个天生的乐天派。
夏侯渊擅长模仿各种动物,常常让大家忍俊不禁。
虽然年纪最小,但他的灵活和速度让他在游戏中总能出奇制胜。
丁冲,四岁,被誉为团队中的“智多星”。
他性格稳重,善于思考,总能在关键时候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丁冲戴着一副阿瞒赠予的小圆眼镜,虽然没有度数,却让他看起来多了几分书卷气。
他的书包里总是装满了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大多是阿瞒所赠,因此他被孩子们视为“百宝箱”。
丁斐,三岁,丁冲的族弟,一个天生的“神射手”。
他手巧眼尖,擅长使用弹弓。
丁斐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辞,但他的眼神坚定,一旦锁定目标,几乎百发百中。
他总是默默跟在队伍后面,却在关键时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一天,谯县的母亲河谯水罕见地被冰封,阿瞒他们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前往谯水寻找传说中的“冰冻蛟龙”。
这条蛟龙夏天时曾在谯水定居,让孩子们不敢轻易下水。
如今,阿瞒听说谯水冻住,便立刻召集小伙伴们,决心一同去捕捉蛟龙。
阿瞒是那个提出大胆计划的人,夏侯惇则是第一个响应,他的勇气鼓舞了所有人。
夏侯渊带着阿瞒赠送的鹦鹉阿翎,一人一鸟模仿夏侯惇响应的动作让气氛轻松愉快。
丁冲在出发前仔细检查每个人的装备,确保万无一失。
而丁斐则默默地准备好弹弓,以防不测。
就这样,一群孩子满怀期待地踏上了探险之路。
他们穿过了谯县的街巷,踏上了结冰的谯水。冰面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踩在上面,生怕一个不留神就会滑倒。
阿瞒领头前行,他的虎头帽在凛冽的寒风中显得格外抢眼。
不久,他们抵达了谯水对岸的树林边,这里是传说中的“蛟龙”可能的栖息地。
孩子们四处张望,注意到冰面上有几个被捕鱼人凿出的大洞。
阿瞒蹲下身子,细致地观察洞口的痕迹,似乎在寻找着蛟龙的蛛丝马迹。
突然,夏侯渊的鹦鹉阿翎发出了一阵尖叫声,孩子们顺着它的目光看去,发现不远处的一个冰洞里似乎有东西在动。
阿瞒立刻示意大家保持安静,他们轻手轻脚地靠近,准备一探究竟。
就在此时,冰洞中的“蛟龙”猛地冲了出来,原来是一只土龙,它被冰封在水下,此刻正探出头来,警惕地盯着他们。
孩子们吓了一跳,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
阿瞒指挥大家围成一圈,准备用网捕捉这条土龙。
夏侯惇凭借他的力气,承担起拉网的重任,丁冲和丁斐则协助固定网角,夏侯渊利用他的敏捷性来调整网的位置,其他孩子也在附近随时准备拉紧渔网。
阿瞒则站在冰洞旁,准备指挥这次行动。
当土龙再次试图从冰洞中冲出时,阿瞒大声喊道:“就是现在,收网!”
孩子们齐心协力,迅速将网收紧。
阿瞒毫不犹豫地走上前,他的手中紧握着一根经过特殊处理的藤绳,这绳索坚韧无比,专为束缚大型猎物而制。
他小心翼翼地接近土龙,趁着它挣扎的间隙,猛地一跃,用藤绳巧妙地绕过土龙的巨嘴,然后迅速打了一个结实的活结。
藤绳在阿瞒手中收紧,将土龙的大嘴牢牢束缚,防止它张开巨口反击。
夏侯惇见状,立刻挺身而出,手中握着一把锋利的小刀,这刀是他父亲传给他的,一直贴身携带。
他准确地找到了土龙的颈部,那里是血脉最为集中的地方。
夏侯惇用力一划,刀刃轻松割破了土龙的喉咙,鲜血立刻喷涌而出,染红了周围的冰面。
与此同时,夏侯渊、丁冲、丁斐以及其他孩子们,用尽全身力气拉紧渔网,他们的手冻得通红,却无人退缩。
渔网在孩子们的努力下,如同铁箍一般紧紧勒住土龙的身体,使其无法动弹。
土龙的血液顺着刀口流淌,逐渐在冰面上形成了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红痕,直到它的生命逐渐流逝,身体最终不再挣扎。
众人的呼吸在紧张的气氛中几乎停滞,直到确认土龙彻底失去了反抗的能力,他们才缓缓松开了手中的渔网,深深地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
成功地将土龙捕获上岸,孩子们的脸上虽然沾满了泥土和血迹,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与自豪的光芒。
他们相互扶持,彼此鼓励,这次的冒险无疑将成为他们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宝贵记忆。
他们将土龙抬回了曹府,这件事立刻在邻里间传为佳话。
邻居和朋友们纷纷前来观看,对孩子们的勇气和智慧赞不绝口。
当晚,曹府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庆祝宴会,孩子们兴奋地分享了他们的冒险经历。
而那条土龙的背部和腹部硬皮,被精心制作成了“鼍鼓”,其鼓声洪亮如雷,成为日后谯县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礼器,象征着孩子们的英勇事迹。
【叮,五岁宿主成功带领众人击败土龙,实现咸鱼翻身壮举,赢得翻身币九十九枚,并获得《石鼓文》珍贵拓印本一份。】
“《石鼓文》是什么东西?”阿瞒好奇地追问。
【石鼓文,乃大篆之集大成者,小篆之先驱,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扮演着承前启后的角色。它是大篆向小篆演变的桥梁,却尚未完全定型,故而是一种过渡性的书体。石鼓文被历代书法家奉为习篆书的重要典范,享有“书家第一法则”的美誉。】
“所以,这是一本字帖,还是刻在石头上的字帖?”阿瞒继续询问。
【你可以这样理解。】
“嗯,听起来很实用。”阿瞒点了点头,虽然他对这个字帖暂时没有太多的兴趣,但心中已经记下了这份意外的收获,或许将来会有用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