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乡村小说网 > 夜来南风起 > 第1章 第 1 章

第1章 第 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白云在天,良田自出。

眼下正是高温多雨的季节,幸得如此气候和平坦的地势以及经过此地的潦水河,潦水府成为全省的粮仓。不仅如此,潦水府也是全省举办乡试的地方,参加乡试的考生来自其他府和其下属县。

潦水县——潦水府的最北边,是全府人口最多、面积最大,也是乡试时考生最多的县。县上的驿站、猪肉摊、成衣铺等各种茶楼酒肆鳞次栉比,其中也不乏育婴堂、学堂等官府出资的场所。

潦水学堂是潦水县的孩子念书识字的地方,学堂选址在十三年前的潦水寺庙。潦水寺庙——一座百姓祈求身强体健、福寿康宁的寺庙。十三年前的夜晚,一个信鬼神而自焚的女子葬身在潦水庙的火海中。官府下令将此地改为学堂,同时鼓励女子入学。一来学堂有足够的阳气可以镇压死去女子产生的阴气,二来女子识字也能消减鬼神之说于子孙后代的荼毒。

潦水学堂的学生来自县上的人家和附近的村子,年龄有大有小,蒋学政索性让每个学生自己读自己的书本,然后再把自己的书本传递给年龄小一些的孩子。

夏日午后的读书声当真催人欲睡,可偏偏有那意志坚定的孩子,虽是学堂里的唯一一个女子,也会努力挺直腰身,声音自然最清楚,这样的孩子自是最适合坐在前面来做大家的榜样的!就连县上不怎么出门的顾员外也对李穗秧略有耳闻。

李穗秧今日读的是《孟子·万章》,最后一排的吴永辉也不自觉跟着她读起“大孝终身慕父母”来,这是吴永辉上个月复习的内容了。

忽有清风穿堂过,一个学生一个桌,趴在桌上打盹的刘景悦只觉得痒。同村的吴永辉咳破嗓子也无法让刘景悦意识到蒋学政已经走到他面前了。

全体目光集中到刘景悦身上,主角的呼噜声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蒋学政无奈叹口气,摇摇头作罢。

笑声最大的即是蒋学政的儿子蒋大状,目光与蒋学政对接上后,表情立刻严肃,跟着李穗秧小声读起“帝亦告知焉则不得妻也”来,同一个屋檐下读不同的内容总是会有弊端的。

蒋大状看到蒋学政欣慰的目光是给李泽的,又羞又恼,脸更加红了。

李泽和李穗秧、刘景悦还有吴永辉都是这潦水村的同砚,虽说也被刘景悦的呼噜声吸引,也只是合群地跟着大家翘个嘴角,总归还能记得自己所读的是哪本书。

说到这潦水村的学生,就不得不提起张郁,隔三差五就用“身体不好需要吃药”的借口请假,可这县城里最不缺的便是郎中,只管卖药的、专门拔牙的,就连给人整容的都有,虽说没有听过成功案例,可人家也一直稳稳当当地用着“改头换面”的名号行医。

若说李穗秧是“天道酬勤”,那张郁便是“天赋”啊。张郁对往年策论题的见解与答案如出一辙,以至于蒋学政把张郁的试卷誊抄给每个学生,人手一份,什么都方便!

要说蒋学政给张郁放假的理由是“吃药”和“天赋”,那可大错特错了,毕竟药哪里没有?天赋也是会消失的!主要还是张郁是个眼里有活儿的人,正值刈麦的关键时刻,张郁已经在地里劳作了。

从学堂出发,走过育婴堂,再经过一小片浓密翠绿的枫树林,便是潦水村了。

潦水村屋舍俨然,成片的麦田和屋舍遥遥相望,又是整个潦水府的粮仓。除了种粮食,村民们也会有别的营生,譬如在县上开肉摊的刘如晤、在村里养鸡的吴追霞,此二人正是那刘景悦的爹和吴永辉的娘。若是哪天官府的夏税与秋税不再征用粮食,只用银钱来交,那这潦水村怕是会有新的作物生长起来。

在村里一天便要做一天的农活,张家的两位长辈有一搭没一搭地话着家常,手里的动作一个比一个利落。

张郁弯腰听着爹娘闲谈,左手掐一把麦子,右手的镰刀一划,割下来的麦子放在一边,继续刚才的动作,等有一捆了,就用几根麦子把割好的捆起来,一小垛一小垛的,得赶在太阳落下之前用牛车拉回去才好,若是太晚看不清的话,落下一垛也是可能的。

村民们能不约而同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会有至少以前从未有过落在田里的镰刀被人捡走的情况,这真是有村长杨浮川一大半的功劳,当年允许女子入学堂也是杨浮川大力支持的,只是凭着老人家的一张嘴,女子还是不能同男子一样乡试。

杨浮川的儿子儿媳都在县里当班,只留下一个小孙儿杨与君给他和杨奶奶作伴。杨浮川在大柳树旁边站直身子,一手叉腰,一手摘下宽檐草帽扇风,喘口气儿的当看着田间地头三三两两的村民,又抬头往李家那六亩六分地望去。

李家的地分在了小路两旁,小路勉勉强强能同时过两个人,小路的一边还种着一排稀稀疏疏的杨树,有会手工的人家也会种些高粱。杨与君在前面跑,带起一阵灰尘,吴芸在后面追,许是抢了小姑娘的什么东西。到底是吴芸小杨与君半岁,杨与君小刘景文半岁。刘景文就能追得上杨与君,还能把穿成串儿的蚂蚱在杨与君面前晃来晃去。杨与君又从小路的另一头背着太阳叫喊着跑回来,刘景文有分寸地追在离他三步远的地方,二人竟然相对静止了!五岁半的吴芸可以在弹去鞋子上的土的同时还能抓住个跳到脚边的蟋蟀。

李贞挽起裤脚,在一旁的田埂上坐着,跟小孩子讲着“慢些慢些,别摔了”。

二婶耳朵支愣着:“老东西就知道往那一坐,平时怎么没见你关心关心自己孙子啊!”

小婶割麦子本来就烦,还得听二婶的牢骚:“二嫂,这麦子已经割的差不多了,爹年纪大了,休息一会儿也是应该的。至于李寂,马上就弱冠了,难不成还要跟小孩子一般到处撒欢?”

二婶把手里的麦子一扔,顺带翻个白眼:“哟,你年轻你就多做些贡献呗!”

仗着李贞不会同意分家,一家人的地也是一同种着,二婶甚是嚣张。

终究是城里长大的,小婶看着二婶去一旁坐下,气得直跺脚也只能皱着眉毛说出个“你”来。

李小楼:“香香,要不你也去歇一会儿吧。”

小婶有意冲着另一边:“你看这满地的麦子,哪有人动不动就去坐着的!”

李小楼心想:二嫂平日要照顾腿脚不好的二哥,二哥的腿还是前几年救自家穗秧跛的,李寂那个侄子镇日只知道摆弄花草……看到胳膊上都是汗珠的妻子,只得赶忙应声“是是是”。

心思细腻的李小楼是李贞最小的孩子,上头还有两个哥哥,二哥便是刚刚想到的跛脚的李小舟,李小舟腿脚不便只得在家帮忙,大哥李小园也并非去偷懒了,此时正在赵秃子那块能没过人去的洼地里和赵秃子一起忙活呢!据说这块洼地以前是个河道,前几年改为田地的,不然说潦水村是全府的粮仓呢!

除了爹娘,李小楼三个兄弟都是一家三口,大哥李小园并非只有一个孩子,而是大嫂在十三年前去世后留下了两个孩子,小一点的是那潦水学堂的李泽,另一个便是住在秋庐的李晏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