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泽或许也没想到,自己只是打算杀鸡儆猴而单独拎出来的这个贪官会引起这帮人这么大的反应。
不过,俗话说得好:断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
羽泽想要阻止这些世家继续贪污,那不就等于和他们有了弑父杀母之仇了嘛。对于他们而言,再不苍天已死那就自己等死了。
因此,这些“忠良”聚在一起就打算轮番为皇帝进献补药,以显自己忧国忧民的忠诚之心。
第二天,由赵德带头,将不少补药做成成品药丸和奏折一起送进了宫中。
【臣闻圣上日理万机,宵衣旰食,以治天下。然近见圣上龙体似有疲态,臣心忧之甚矣。
幸而偶得一良方,又觅得珍稀药材,精制此霁神丹。此药采自山川灵秀之地,集天地之精华。其药味甘而性温,有固本培元、调和气血、滋养脏腑之功。服之,可使圣体健旺,精力充沛,庶几可更加精神奕奕以驭天下。
臣之所为,皆出于对圣上之忠心耿耿,愿圣上龙体安康,福寿绵长,则乃天下万民之福也。】
看着这实际内容几乎为零的奏折,羽泽皱皱眉叫来得福“尚书令今日进献了药丸?”
“禀陛下,此药现在尚药局,由侍御医检测是否对陛下有害。”
得福微微躬了躬身“除了尚书令,还有各部侍郎、郎中等大概十数人都进献了各种药丸。”
“呵!”
羽泽嗤笑一声“他们这是怕了啊。”
说着,又抽了一本奏折出来。
约莫申时三刻,几名御医一同带着那些补药来到宣明殿。
“陛下,臣等已经检测完毕。”
说着,将装有进献的药品的托盘、检测记录等东西都交由得福转交给羽泽。
“都是正常的?”
粗略看了一眼检测记录,羽泽有点惊讶。
“这些药品都是补药,无论药材还是药丸。”
御医肯定的回复了一声“只不过有几种药的用材中有着药性相克的成分,如尚书令进献的霁神丹,里面有着石菖蒲,与工部侍郎进献的通脉丹里面的麻黄相克,故而陛下不可同时服用这两种药。所有不能同时服用的药丸已经全部写在检测记录之中。”
“嗯。”
羽泽点点头仔细看了一下那张被单独拎出来的纸,但却忍不住嗤笑一声“这些人倒是好算盘。”
虽然前朝判臣们这次的事情有那么点出乎意料的迂回,但并不算惊讶。
看完后,羽泽摆摆手“下去吧。”
“臣等告退。”
得了羽泽的命令,四位御医迈着小碎步快速离开了宣明殿。
看四人已经走远了,羽泽拿着纸指了指得福“福内侍,这次御医做的不错,等会给尚药局送点赏银……御医每人五十两。”
“谨诺!”
虽然羽泽是这么吩咐的,但现在整个宣明殿中就自己一个人伺候,等人走了才说出奖赏,这意思分明就是要支走自己,一个人待一会。
得福应下后便朝着一旁的起居郎给了个眼神,见他暗暗点头后两个人快速离开殿内。将门带上后,起居郎守在门口,而得福则自己一个人前往中书省让他们拟诏,再去门下省,从皇帝的私库取钱。
跑东跑西的花了差不多一个多时辰,然后才带着人前往尚药局。
而羽泽则是在得福离开后打开了那所谓的霁神丹药瓶,丢了一颗进嘴。
至于为什么选这个吃,原因很简单:这药在民间有个非常大众化的名字,叫做“安神补心丸”,药效也很普通,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虚火内扰所致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羽泽的身体没人能比自己更清楚。由于这几十年来除了羽靖之外无所出,羽泽又一直致力于开枝散叶,故而气虚血亏,实际上已经是外强中干的情况了。
现在这药不一定能根治自己的情况,但绝对能够有所缓解。不管赵德的目的是什么,既然御医都判断无毒了,那吃就是了。
而在吃完药后,羽泽又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索性趁着脑子还清楚的时候先把遗诏写完,免得落的像史书里面那些皇帝一样的情况,死了却来不及写诏书,又或者像秦始皇一样,诏书最终真假都不清楚。
写完诏书,拿起玉玺盖完章后,羽泽拿出一个盒子将这份遗诏装好,然后从偏殿搬来梯子,将盒子藏到匾额后面,这才将梯子放回去,拍拍手坐回桌前继续批阅奏折。
另一边,赵辛突然开始变得积极起来,在三台五省外面等羽靖出来后便约他去散心。
这天,羽靖换回常服后便跟着赵辛前往内城城东一家最近两个月新开的青楼,名为绮梦楼。
刚进门,一个看着可以说是风韵犹存的妇人摇着薄纱团扇慢慢上前“赵公子,几日不见,越发俊逸非凡了~”
语气中竟是三分醋意,七分惊叹,满是真情实感的思念这位贵客一般!
“几日不来,我可是完全为了这位贵客。”
说着赵辛示意了一下身旁,随即道“老地方,不过这次可是要让雪儿过来了。”
能够在内城开起青楼,那背后的靠山绝对不简单。
“奴家这就去办。”
知晓赵辛身份的妇人心下了然,赶紧点头应下,却不失优雅道“兰儿,带赵公子去雅间。”
绮梦楼有四大招牌,都是这妇人扛着压力从没人成功将她们接到自家府邸过的姑娘,分别是按照季节分的四位:
擅长筝的春风,擅长琵琶的夏雨,擅长月琴的秋月,擅长箫的冬雪。
而赵辛口中的雪儿就是冬雪了。
将两人带到赵辛常坐的三楼最里面的雅间后,兰儿上了茶水便站在一旁等着他们传唤。
“厉揭似乎很熟悉这里?”
拿起茶杯,羽靖轻轻抿了抿,但眼睛却一直盯着赵辛。
“公子哪里的话~”
赵辛笑了笑“青楼乃风雅之地,来此也不过寻二三艺伎闻音谈乐。”
不过转念一想,羽靖这是第一次来这里,赵辛赶紧补充道“风雅之地无腌臜之事,雪儿姑娘的箫音在这建康可谓一绝。”